作为一名基层社工,我的日常工作需处理各类社区事务、倾听居民诉求。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,为我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:把居民的想法、客观的问题、亲身的观察,变成推动改变的建议。这一过程中,我慢慢读懂: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从不是宏大的口号,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的认真倾听中、每件事的实际感受里。
第一次体会到人民建议实实在在推动的改变,源于一次平常的下班路。那天在共和新路上堵车,我看着前方十多米长的公交车:车厢里不到5个人,车辆陆续停靠进出站,挤占了道路资源。后来我早晚蹲点观察,跟乘客、司机们聊天,发现不少线路都有空跑的情况。于是,我尝试整理客流数据、算清大小车成本差,向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提交了关于“推广小型化公交”的建议,希望加强政策引导,推动公交“瘦身”计划。没想到这条建议,由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报送给了有关市领导和交通管理部门,并得到了积极回应,未来将进一步增加中小型公交车的投放。老百姓关心的“小事”,能通过这样的“直通车”被听到。有了这份底气,我后来也更愿跑街串巷、“多管闲事”。
去年秋天,我沿苏州河散步时,发现桥洞下藏着安全隐患:T字路口傍晚看不清来车,外卖小哥赶时间猛加速,跑步居民易入混行车道。我花了一周时间从新闸桥走到长寿路桥,记下哪座桥洞缺反光镜、哪处路口易撞。整理建议时,我提出增加双向反光镜、设计镂空墙体减少盲点、装减速带等具体办法。朋友问“这么细的事有人看吗?”我笑答:“哪怕能少一次危险,也是值得的。”
最近,街头“游烟”成为很多人吐槽的问题:学校门口家长吸烟,孩子躲不开;地铁口、商场周边“边走边吸”,10米内都避之不及。我先问身边人想法:家长希望加强劝导,上班族建议划出集中吸烟区,吸烟人群也希望能明确控烟规定。于是,我提出“人员密集区外建吸烟亭、小程序标吸烟点、高发区装AI监控”的建议。这份建议不仅得到了部门的肯定,还被登在了报纸上,让更多人关注和行动。
基层社工像城市“小触角”,能看见来自“百姓百心”,尽管细碎,但凑起来就是最真实的民生。未来我还会带着“好奇心”观察、“同理心”倾听,做群众“传声筒”、城市“观察员”。
每个人的力量都如萤火,当无数微光聚在一起,就能照亮城市治理的路。我愿一直做那束微光,和更多人一起,把这座城市变得更暖、更好。
蚂蚁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网官网-炒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